區塊鏈這項技術已經出現很久,前幾年還是風口上的項目。不過自己一直對這裡面的技術懵懵懂懂,最近正好看到這個使用區塊鏈技術的博客XLog,所以趁這個機會來整理知識驅散心中的迷霧。
刻板印象#
以下是接觸相關項目內容並在簡單了解後得出的一些特徵,這些特徵是理解相關內容的基礎,如果了解不夠準確就會覺得雲裡霧裡,如果存在錯誤則可能越陷越深。雖然不會涉及這行,但是為了能看懂相關文章或安心的使用相關產品,構建一個基礎的特徵認知還是有價值的。
去中心化#
最早接觸到去中心化這個詞是在ZeroNet,當時在 Github 看到上趨勢就裝了個玩玩,比較深的印象就是佔用了大量的本地空間,速度也不太理想。所以對於去中心化有如下印象:
- 佔用空間
- 速度慢
區塊鏈#
區塊鏈的基本概念主要還是來自於基於比特幣的相關文章,可以得到如下印象:
-
區塊鏈就是一個單向鏈表,通過 HASH 指作為指針連接在一起
-
通過非對稱加密來保證內容輸入的合法性
-
通過工作量證明來確保區塊鏈不被篡改
支付錢包 & 交易所#
當嘗試消費虛擬幣(充值 ChatGPT)後,遇到了一些問題留下了如下印象:
- 錢包地址
- 交易所:進行幣幣交易
- 存在不同的網絡
- 同種幣也會存在不同網絡中(USDT)
- 手續費很高
- 錢包支持的網絡有限,取決於錢包本身是否做了支持的開發
以太坊#
- Gas 費用
- 權益證明(POS)
- 以太坊虛擬機(EVM)
- 智能合約
整理以及疑惑處理#
😐關於去中心化的認知#
目前並沒有遇到特別反駁我第一印象的東西,去中心化是一個低效的方案,它的優勢在別的方面。
🤔區塊鏈:工作量證明(POW)的算力超過 51% 這個說法的合理性在哪裡#
初看時有些疑惑,在我腦中設想應該是存在傳染性的,當我創建一個惡意區塊後廣播應該也會有其他礦工跟著我的區塊向後創建,如下圖:
當然我這個想法是錯誤的,惡意區塊應該是需要不廣播才能達成其目的的。當我向外廣播時其實就是在做正常的區塊,因為我沒辦法偽造消費者進行花費,這需要消費者的私鑰,如果進行偽造的話由於不符合規則就不會傳染到其他節點,只能靠自己完成超過 50% 的算力。而對於我想像的這種分支現象其實就是正常的去中心化網絡正常的分叉問題,而不是惡意攻擊。
🤔以太坊虛擬機以及智能合約#
這兩個其實不太難理解,區塊鏈中每個區塊都可以攜帶數據,這些數據完全也可以是可執行的字節碼,智能合約則是在這個環境下的可執行程序。
🤔權益證明機制(POS)#
簡單來說 POW 是靠工作量來證明誰說了算,而 POS 屬於靠錢的數量來證明誰說了算,想要破壞規則就需要擁有足夠多的錢。
😑錢包裡顯示的網絡是個啥#
虛擬幣網絡是指支持虛擬幣交易的網絡,它是由一組分佈在全球各地的計算機節點組成的去中心化網絡。
只看網絡的這個定義,應該不會出現難以理解的地方。但是在進行了初次虛擬幣交易後,由於發現很多代幣都在以太主網絡下,的確讓我有種錯覺交易都可以在這個網絡中完成。簡單來說不同網絡就是兩個不相干的東西,請用交易行進行貨幣交易。
😑Gas 費用#
這類費用固定的定價,讓我覺得虛擬貨幣對於小額交易過於不友好。這過高的費用讓我覺得,在生活中使用虛擬中使用虛擬貨幣大概是個偽需求,它更適合像黃金一樣作為資產存在。
關於節點#
到目前為止我儘量不去細節來構建一些對於區塊鏈相關簡單的直覺思考,但是心裡有個坎坎過不去那就是節點。對於一個中心化的服務不去了解服務器可能沒什麼問題,但是對於一個去中心化的節點一點不了解,難免會懷疑這個去中心化的網絡真的安全嗎。
配置節點的成本#
從官方文檔中可以看到一些基礎資源佔用
節點分佈#
Clients - ethernodes.org - The Ethereum Network & Node Explorer
XLog 中博客數據在哪裡#
最後回到 XLog 這個博客網站,查看個人首頁會發現底部有一個身份標識:
注意這裡有一個 ipfs 地址,IPFS 是一個分佈式存儲,所以數據部分是存在這裡的,關於具體這個存儲是怎麼工作的可以參考這個鏈接:
之後通過錢包找到第一篇博文的交易記錄,可以發現裡面包含一份 ipfs 地址數據:ipfs://bafkreiatu45w6bdulbxgbmzdgp6w7rhwersep6jyal7g2thj44nmmbgkzm
,通過這個地址就可以找到對應博文數據了:
總結#
由 Notion AI 生成
本文作者通過對自己對區塊鏈技術的理解進行了整理,包括去中心化、區塊鏈、支付錢包和交易所、以太坊等常見概念的解釋和理解。同時也提到了自己在了解區塊鏈技術過程中遇到的一些疑惑以及對節點的關注。本文能夠對初學者對區塊鏈技術有一個基礎的認識和理解。